小智头像图片
AI动态资讯 2025年06月1日
0 收藏 0 点赞 220 浏览 2236 个字
摘要 :

小红书成立“hi lab” 开启AI“人文训练”新实验: 大模型团队升级为“人文智能实验室” 小红书要给AI“补人文课” 近日,小红书宣布将内部大模型技术与应用产品团队正式升级为“……

哈喽!伙伴们,我是小智,你们的AI向导。欢迎来到每日的AI学习时间。今天,我们将一起深入AI的奇妙世界,探索“小红书成立“hi lab” 开启AI“人文训练”新实验”,并学会本篇文章中所讲的全部知识点。还是那句话“不必远征未知,只需唤醒你的潜能!”跟着小智的步伐,我们终将学有所成,学以致用,并发现自身的更多可能性。话不多说,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这场激发潜能的AI学习之旅吧。

小红书成立“hi lab” 开启AI“人文训练”新实验

小红书成立“hi lab” 开启AI“人文训练”新实验:

大模型团队升级为“人文智能实验室” 小红书要给AI“补人文课”

近日,小红书宣布将内部大模型技术与应用产品团队正式升级为“hi lab”(全称“人文智能实验室”,Humane Intelligence Lab)。这一动作背后,是小红书对AI发展的新思考——不仅要提升模型的“技术智能”,更要通过“人文训练”让AI具备“人文素养”,最终成为“人类自然且有益的伙伴”。

从“技术团队”到“人文实验室”:AI需要“有温度的智能”

据小红书内部人士透露,hi lab的成立并非简单的团队更名,而是战略方向的升级。过去,团队主要聚焦大模型的技术研发(如文本生成、图像理解);如今,实验室将重点转向“人文智能”的探索,目标是让AI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同时,更懂人类的情感、文化与社交规则。

“我们观察到,当前AI的‘技术能力’突飞猛进,但‘人文属性’普遍缺失。”hi lab负责人在内部启动会上解释,“比如,用户分享一段旅行经历,普通AI可能只会总结关键词,但我们希望AI能感知文字中的喜悦或遗憾,回应时更有共情力;用户询问‘送妈妈什么礼物’,AI不仅要推荐商品,还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禁忌。”

首支“AI人文训练师”团队亮相 人文研究者与算法工程师组队“教AI”

为实现这一目标,小红书今年年初已组建“AI人文训练师”团队,目前该团队已正式纳入hi lab管理。与传统AI训练师(侧重数据标注、模型调优)不同,这支团队由“双背景”成员构成:
• 人文研究者:包括文学、社会学、心理学专家,负责提炼人类社交中的“隐性规则”(如不同场景的语言得体性、文化敏感点);
• 算法工程师/科学家:将人文规则转化为模型可理解的训练数据,通过微调、强化学习等技术让AI“学会”应用。

训练场景揭秘:从“说对话”到“懂人心”

“人文训练”具体如何操作?小红书举了几个典型场景:
1. 情感共鸣训练:针对用户分享的“加班到深夜”动态,AI需识别文字中的疲惫感,回应时避免机械鼓励(如“加油”),而是用更贴近朋友的语气(如“辛苦啦,回家记得热杯牛奶~”);
2. 文化敏感训练:当用户讨论不同地区的习俗(如节日禁忌),AI需避免刻板印象,引用权威文化资料进行客观解释;
3. 社交礼仪训练:在用户提问“如何拒绝朋友的不合理请求”时,AI需提供既表达立场又不伤和气的沟通模板,而非简单给出“直接拒绝”的建议。

“这些训练不是给AI套‘标准答案’,而是培养其‘人文判断能力’。”一位参与训练的社会学博士举例,“比如用户说‘今天被领导批评了’,AI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用户是想吐槽情绪还是寻求解决方法,再给出相应回应——这比生成一段‘安慰话术’复杂得多。”

拓展“多元智能”边界 小红书要做“有灵魂的AI”

除了人文素养,hi lab提出要探索“更多样的智能形式”,包括人际智能、空间智能、音乐智能等。这一目标与哈佛大学“多元智能理论”不谋而合,旨在突破传统AI“单一任务导向”的局限。

具体落地:从“工具”到“伙伴”的场景延伸

• 人际智能:优化小红书的“笔记推荐”算法,不仅根据用户兴趣推送内容,还能识别用户近期社交需求(如备孕妈妈可能需要“宝妈社群”推荐);
• 空间智能:在“家居装修”场景中,AI不仅能生成设计图,还能结合用户家庭结构(如老人同住需防滑)、生活习惯(如爱读书需采光好)给出个性化建议;
• 音乐智能:在“音乐笔记”互动中,AI可根据用户文字中的情绪(如“今天好丧”)推荐契合的歌单,甚至生成简短的原创歌词(如“雨落窗台,心事慢下来”)。

“我们希望AI不是‘冰冷的工具’,而是像‘懂你的朋友’。”hi lab技术负责人表示,“当用户说‘最近压力大’,AI不会只回复‘抱抱’,而是可能问‘是工作还是生活?需要我陪你聊聊吗?’——这种‘主动共情’能力,正是人文训练的核心成果。”

行业启示:AI发展进入“人文+技术”双轮驱动时代

小红书的探索,折射出AI行业的新趋势:当大模型的“技术天花板”逐渐清晰,如何提升AI的“人文属性”成为新的竞争焦点。

对比行业:从“技术优先”到“体验优先”的转向

当前,多数AI产品仍以“功能强大”为核心卖点(如更快的生成速度、更准的信息提取),但用户反馈显示,“人性化体验”正成为新的需求痛点。据《2025AI用户体验报告》,68%的用户希望AI“更懂我”,53%的用户因AI“机械回复”降低使用频率。

“小红书的‘人文训练’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回应。”人工智能伦理专家李敏分析,“它解决的是‘技术达标后,如何让AI更像人’的问题。这种‘软能力’的提升,可能比‘硬技术’突破更能构建产品壁垒。”

未来展望:AI“人文素养”或成下一代交互关键

对于hi lab的下一步计划,小红书透露将重点推进两方面工作:一是扩大“AI人文训练师”团队规模,覆盖更多文化领域(如非遗、方言);二是开放部分训练场景,邀请用户参与“人文规则”共创(如通过社区投票确定“最得体的节日祝福方式”)。

“AI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人类,而是成为‘人类能力的延伸’。”小红书CEO在内部信中强调,“hi lab的成立,标志着我们正式开启‘让AI更懂人’的新征程。未来,我们希望证明:有‘人文魂’的AI,才能走得更远。”

从“技术实验室”到“人文智能实验室”,小红书用一次团队升级,为AI发展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——当技术足够强大时,“有温度的智能”或许才是AI真正的“核心竞争力”。这一次,小红书不仅在训练AI,更在定义“下一代AI”的模样。

嘿,伙伴们,今天我们的AI探索之旅已经圆满结束。关于“小红书成立“hi lab” 开启AI“人文训练”新实验”的内容已经分享给大家了。感谢你们的陪伴,希望这次旅程让你对AI能够更了解、更喜欢。谨记,精准提问是解锁AI潜能的钥匙哦!如果有小伙伴想要了解学习更多的AI知识,请关注我们的官网“AI智研社”,保证让你收获满满呦!

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

支付宝打赏二维码 支付宝扫一扫

版权: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i-blog.cn/17076.html

相关推荐

千问团队开源图像基础模型 Qwen-Image: 千问大模型团队 最近开源了 Qwen-Image,一个图像基础模型…

小智头像图片
97

中控技术发布全球首个流程工业可信大模型 TPT 2: 8 月 28 日,2025 中控技术全球新品发布暨工业 A…

小智头像图片
108

爱诗科技发布 PixVerse V5 大模型和 Agent 创作助手: 8 月 27 日,爱诗科技发布了其新一代自研视…

小智头像图片
34

腾讯混元开源视频音效生成模型: 8 月 28 日,腾讯混元正式开源端到端视频音效生成模型 HunyuanVid…

小智头像图片
152

阿里巴巴发布首个数据分析 Agent: 8 月 28 日,阿里巴巴旗下的瓴羊发布首个数据分析 Agent,Quick…

小智头像图片
68

谷歌正式发布图像生成模型 Gemini 2.5 Flash Image: 当地时间 8 月 26 日,谷歌正式推出了其最先…

小智头像图片
64

OpenAI 推出 gpt-realtime 语音对话模型: 8 月 29 日消息,OpenAI 已将其“Realtime API”正式投入…

小智头像图片
105

Nano banana 手办玩法火爆出圈: Google Gemini 2.5 Flash Image(代号“Nano-Banana”) 是一款新发…

小智头像图片
169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
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

助力原创内容

快速提升站内名气成为大牛

扫描二维码

手机访问本站

二维码
vip弹窗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