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16z发布全球TOP 100生成式AI消费应用榜单: 这是《顶级100款生成式AI消费应用》的第五版,它反映了两年半以来日常AI使用情况的演变数据。 本期榜单最大的收获是什么……
哈喽!伙伴们,我是小智,你们的AI向导。欢迎来到每日的AI学习时间。今天,我们将一起深入AI的奇妙世界,探索“a16z发布全球TOP 100生成式AI消费应用榜单”,并学会本篇文章中所讲的全部知识点。还是那句话“不必远征未知,只需唤醒你的潜能!”跟着小智的步伐,我们终将学有所成,学以致用,并发现自身的更多可能性。话不多说,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这场激发潜能的AI学习之旅吧。
a16z发布全球TOP 100生成式AI消费应用榜单:
这是《顶级100款生成式AI消费应用》的第五版,它反映了两年半以来日常AI使用情况的演变数据。
本期榜单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生态系统正开始趋于稳定,网络榜单上有11个新名字,这是由流量增长推动的。相比之下,我们2025年3月的排名中有17个新上榜者。移动榜单上的新上榜者明显更多(14个),因为应用商店打击了“ChatGPT仿冒品”,为更多原创移动应用开辟了空间。
*注意 – 谷歌在榜单上有四款新产品,他们进一步拆分了业务领域,这使我们首次能够单独追踪他们的AI计划!这使得新上榜产品总数达到15款,但如果这四款产品之前能够被衡量,它们本应出现在之前的榜单上。
我们还第二次发布了“边缘名单”:接下来的10家公司(5家在网页端,5家在移动端),它们只差一点就达到入选标准。从上一版的网页“边缘名单”中,有一家公司跻身前100名——Lovable,在排名中跃升至令人瞩目的第22位!这一跃升凸显了AI驱动的应用程序生成的广泛崛起。
从上一期移动Brink榜单来看,PolyBuzz和Pixverse两家公司进入了核心排名。
方法论说明:这些榜单是对前50名AI优先的网络产品(按Similarweb统计的每月独立访问量)和前50名AI优先的移动应用(按Sensor Tower统计的每月活跃用户数)的排名。像Canva和Notion这类添加了重要生成式AI功能但并非原生AI的产品不包括在内。
以下是我们的其他一些重要要点:
谷歌在网络榜单上有四个新上榜者——我们首次能够对它们的流量进行排名,并将它们各自独立纳入榜单。该公司的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Gemini位居ChatGPT之后,排名第二,其网络访问量约为ChatGPT的12%。
还有哪些谷歌产品上榜了?AI Studio首次跻身前十。这个面向开发者的网站提供了一个沙盒,可使用Gemini模型进行开发,包括多模态模型(例如,通过Gemini Live进行对话和流式传输)。
AI Studio之后是排名第13的NotebookLM,它最初作为谷歌实验室的一部分推出,现在已作为独立网站运营。NotebookLM大约在一年前首次走红,此后稳步发展,仅在夏季略有下滑(可能是学术用户暂时流失所致)。
谷歌实验室(Google Labs)是谷歌面向消费者的AI实验平台,在榜单中位列第39位。实验室提供Flow服务,用户可以在其中试用视频模型Veo 3,以及包括Doppl(试衣)、Portraits(AI教练)和Project Mariner(智能浏览器)在内的各种其他应用。在2025年5月Veo 3发布后,谷歌实验室的流量激增超过13%,这是过去一年中最大的单月增幅。
在移动端,Gemini排名第二,仅次于ChatGPT——但差距要小得多,其月活跃用户(MAU)数量接近ChatGPT的一半。Gemini在安卓设备上的使用量尤其强劲,近90%的MAU用户来自安卓设备,而ChatGPT的安卓用户占比为60%。
在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的竞争中,ChatGPT仍然领先,但谷歌、Grok和Meta正在缩小差距。
X(前身为推特)旗下的助手Grok在网页端排名第四,在移动端排名第23。该公司在移动端的跃升尤为显著,从2024年底没有应用程序的“冷启动”,发展到如今拥有超过2000万的月活跃用户。
2025年7月,Grok的移动设备使用量出现了显著增长,7月9日新模型Grok 4(具备卓越推理、实时搜索和工具集成功能)发布后,使用量攀升近40%。随后,7月14日推出了AI伴侣虚拟形象。发布时,动漫虚拟形象Ani(包含NSFW选项)尤其受欢迎。
到目前为止,Meta在这方面的努力所带来的增长较为平缓。通用助手Meta AI在网页端排名第46位,未能进入移动端榜单的入围名单。Meta AI于2025年5月下旬推出,但增长速度远低于Grok,尤其是在2025年6月发生一起事件后,用户发现一些帖子出现在公共动态中。
在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的竞争中,DeepSeek和Claude在移动端的表现均大幅下滑,其中DeepSeek较峰值下降了22%。Perplexity和Grok则持续保持强劲增长。
在网络端,DeepSeek的表现出现了更为显著的下滑,较2025年2月的峰值下降了超过40%,而Perplexity和Claude则持续增长。
在网页榜单中,主要服务中国用户的三家公司跻身前20名。每家公司都有中文网站,且超过75%的流量来自中国。其中包括排名第9的夸克平台(阿里巴巴的“一体化”AI助手,在移动榜单中也排名第47)、排名第12的豆包(字节跳动的通用大语言模型产品,在移动榜单中排名第4),以及排名第17的Kimi(初创公司Moonshot 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)。
为什么这些产品会出现在名单上?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国家(按人口计算),直接访问许多非中国开发的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——如ChatGPT、Perplexity和Claude——要么被屏蔽,要么受到限制。想要在中国运营的AI提供商必须注册并获得许可证,这要求将数据存储在境内,并遵守审查和内容审核规则。
相当比例的网络列表也是在中国开发的,现在“出口”到全球——绝大多数使用量来自其他国家。其中一些工具甚至在中国被屏蔽。公开数据显示,还有七家公司符合这一标准,包括Deepseek、海螺和可灵(视频生成模型)、SeaArt(图像生成)、Cutout Pro(图像编辑)以及Manus和Monica(专业消费者/生产力)。
尤其是中国的视频模型往往比西方开发的模型更具优势,这既是因为中国有更多专注于视频的研究人员,也因为IP法规较少(可能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数据进行训练)。Veo 3是首个打破这一趋势的美国模型,它部分使用油管数据进行训练。
这一趋势在移动应用领域更为显著。在50款应用中,估计有22款是在中国开发的,而主要在中国使用的只有3款。照片和视频类别尤其集中,仅美图就推出了5款应用:照片与视频编辑器、美颜相机、美颜相机、Wink和Airbrush。字节跳动也是重要参与者,推出了豆包和Cici(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)、Gauth(教育科技)和Hypic(照片/视频编辑)。
在我们2025年3月的上一次排名中,vibe coding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——网络榜单上只有Bolt。如今,Bolt登上了边缘榜单(就差一点入选!),而Lovable和Replit都首次登上了主榜单。
虽然vibe coding的使用可能看似短暂,但早期数据显示,这些用户会持续使用——或者至少有足够多的用户会这样做,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使用量。信用卡面板提供商Consumer Edge的数据显示,美国一家顶级vibe coding平台的用户群体在注册后的几个月内,收入留存率高达100%以上。这意味着,即使包括流失的用户,用户群体的每月总支出仍在增长。
这些平台也在推动其他AI产品的使用。通过Replit和Lovable(无自定义域名)构建和发布的网站,其流量分别计入replit.app和lovable.app。两者本身都有相当大的流量(lovable.app的流量本可在榜单中排名前50),但流量少于其构建者界面网站。
作为“vibe coding栈”一部分的产品也迎来了流量的激增,因为vibe coding者采用这些产品来推动他们的项目上线。这些产品不符合入选标准(因为它们本身并非原生AI公司)——典型例子是数据库提供商Supabase。Supabase的流量与核心vibe coding平台的崛起几乎同步,与前几年相比,在过去九个月中显著加速。
我们看到,在vibe coding领域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和推出新产品的机会;欲了解更多内容,请阅读Batteries Included, Opinions Required: The Specialization of App Gen Platforms .
在我们的五期web端50强榜单中,有14家公司每次都上榜——我们称它们为“全明星”!
这些公司代表了AI在消费者行为中的真实横截面——通用辅助(ChatGPT、Perplexity、Poe);陪伴(Character AI);图像生成(Midjourney、Leonardo);图像和视频编辑(Veed、Cutout);语音生成(Eleven Labs);生产力工具(Photoroom、Gamma、Quillbot);以及模型托管(Civitai、HuggingFace)。
在我们的第一份榜单(差不多两年前发布的!)中,我们曾疑惑所有领先的AI消费类公司是否都会训练自己的基础模型。现在,我们有了答案——在这十四家全明星公司中,五家拥有自有模型,七家使用其他公司通过API提供或开源的模型,还有两家是模型聚合商。
有趣的是,尽管该榜单的范围日益全球化,但全部14家始终上榜的企业仅来自五个国家:美国、英国(Eleven Labs、Veed)、澳大利亚(Leonardo)、中国(Cutout Pro)和法国(Photoroom、HuggingFace)。而且,除了两家企业外,其他企业目前都已获得风险投资——Midjourney以自力更生而闻名,Cutout Pro也尚未进行融资。
除了首批名单外,还有另外五家公司将入选——这反映了它们近期的发展势头。这些公司同样代表了各种AI消费应用,包括:Claude和DeepAI(通用辅助)、JanitorAI(陪伴)、Pixelcut(图像编辑)和Suno(音乐生成)。
我们将追踪在接下来的五期里,哪些全明星会持续闪耀,哪些新星会崭露头角。
嘿,伙伴们,今天我们的AI探索之旅已经圆满结束。关于“a16z发布全球TOP 100生成式AI消费应用榜单”的内容已经分享给大家了。感谢你们的陪伴,希望这次旅程让你对AI能够更了解、更喜欢。谨记,精准提问是解锁AI潜能的钥匙哦!如果有小伙伴想要了解学习更多的AI知识,请关注我们的官网“AI智研社”,保证让你收获满满呦!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